相信很多做过前端或者后台性能优化的童鞋对http缓存机制都有过了解,今天准备复习下这部分的知识。
首先开篇有两个问题抛出,即是,1.什么时候客户端需要使用缓存?2.使用缓存的规则是什么?
第一个问题,客户端请求一个文件,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会有两种方式可以判断,首先是cache-control属性值,它除了no-store之外,浏览器都会缓存文件数据,供下次使用。
相信很多做过前端或者后台性能优化的童鞋对http缓存机制都有过了解,今天准备复习下这部分的知识。
首先开篇有两个问题抛出,即是,1.什么时候客户端需要使用缓存?2.使用缓存的规则是什么?
第一个问题,客户端请求一个文件,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头会有两种方式可以判断,首先是cache-control属性值,它除了no-store之外,浏览器都会缓存文件数据,供下次使用。
以前android终端连接服务器的地址都是写在了代码里(不可取)或者配置文件中,当然在平日开发中为了方便,问题当然不大,主要是我们的局域网中服务器的IP地址基本不会改变,要么都是手动设置了IP。但是如果一旦作为产品卖给客户,问题就凸显出来了,因为我们到时候是不清楚客户方的网络情况,不可能到一个地方都去改代码然后打包,这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如果见过Tcp的数据封包格式,那么一定会对它首部中的32位序列号和确认号有一定的印象。此篇笔记就是真正理解这两个号码段的作用,因为按以往的话总是停留在什么‘序号+1’的认知,却说不出个所以然。